扫描二维码
关注鄞图微信
本报讯(记者 吴海霞 通讯员 金慧君胡晓群)奉化溪口石前岙村一栋三层民居楼,22间没有任何装修的房间里,竟全都是书!87岁的鄞江老人冯刚在此独居,与书为伴。昨天,他表示,将把3万册藏书无条件捐赠给鄞州区(大学园区)图书馆,让这些书更好地发挥作用。
走进冯刚的家,犹如走进了一个传统格局的图书馆,大多数房间里都是一排排书架,书架上摆满了书。冯刚为这些书简单分了类,字典、作文、世界名著、武侠小说、古代文学、近代文学、连环画、动漫书、图谱……厨房里也有书架,放着艺术类、美食类和科普类的书。这些书既有最近几年出版的畅销书,也有民国年间的线装书,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《毛主席诗词选》之类的“口袋书”。
他教了一辈子书,退休后还被请去辅导学生写作。教书之余,他每天看书和写作,光是写图书馆的文章就有好几百篇。书,几乎凝结了老人一生的心血。最让他心疼的是,“文革”期间被抄去了5000余册书籍。退休后,他更加省吃俭用,积蓄都用来买书。在书店看见自己喜欢的书,他就立刻买下;在旧书店和折扣书店,他低价买来一大批;在废品回收站,精心挑选后他论斤购入;在4家倒闭的实体书店里,他盘来了好几个房间的书。
“实体书店生存艰难,纸质阅读逐渐被网络、手机替代,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人们难得静下心来读书了。”这种现状让老人忧心,也让他更加投入藏书事业。随着年龄增长,他渐渐足不出户,守着一个又一个房间的书。每天,他忙着整理、看护这些书,依然手不释卷。卧室的桌上摆放着几本他正在阅读的书。
每本藏书都有冯刚的刻章和他亲手写的编号,他手写的目录本,已经抄了18本,他所有的藏书超过7万册。在一些房间里,有他亲手打包好的一捆捆书,准备送到鄞江、龙观等地的学校。
冯刚的家被奉化当地誉为 “民间天一阁”。近年来,如何给藏书找个好归宿,成了悬在冯刚心里的一件大事。为此,他找过好几个地方,最后想到了自己的老家鄞州区图书馆。
面对有史以来最大数量的赠书,区图书馆馆长胡春波表示,图书馆会尽最大努力,实现老人的心愿,把这些藏书保存好,同时让全民共享。